大家好
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
心 肌 梗 死 (myocardial infarction,MI)
定义:心肌缺血性坏死;在冠状动脉病 变的基础上,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 减少或中断使得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 血导致心肌坏死。 新定义:缺血引起任何大小的心肌 坏死,均为心肌梗死
病因和发病机制
一、基本病因:
冠状动脉粥样硬化(个别为冠状 动脉痉挛、炎症、先天性畸形、栓 塞)→严重狭窄。
破裂的斑块
二 诱因
6Am~12Am 交感活性增加时
饱餐,特别是进食多量脂肪
重体力活动,情绪激动或用力大便时
休克、脱水、出血等
AMI可发生在无心绞痛病史的患者
病 理
冠状动脉病变
AS + 闭塞性血栓( 96% )
病理演变
心肌病变: 20~30min → 心肌开始坏死
1~2h → 心肌凝固性坏死
1~2 w → 开始吸收、纤维化
6~8 w → 瘢痕愈合(OMI或愈合性心梗
)
病理生理
血流动力学变化
左心室舒张和收缩功能障碍所致 EF值 、SV 、CO 、Bp 、心律失常
心室重塑(remodeling)
心壁变薄、体积增大、形状改变 、对心室的收缩效应 及电活动均有持续不断的影响。
泵衰竭 ( Killip分级 )
Ⅰ 级 无明显心衰 Ⅱ 级 左心衰,肺部啰音<50%肺野 Ⅲ 级 有急性肺水肿 Ⅳ 级 有心源性休克
寻找更多 "急性心肌梗死病理生理"